钓鱼打窝怎么样能把鱼引出来(不用费劲找鱼窝)
作者:野钓鱼倌
野钓鱼倌/文
“鱼不给面子”。
上面这句是钓鱼人钓不到鱼时自嘲的一句玩笑话。
钓鱼的目的,是要把分散的鱼儿引诱到窝点中来,运用科学的钓组,以精准的钓技把鱼儿从水中钓上岸。在垂钓中,抛撒诱饵打窝,是钓鱼人最基本的诱鱼手段,除了诱饵的诱鱼效果外,根据水情以及鱼情布窝又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钓到鱼以及关系到钓获量的多少,所以,钓鱼布窝显得尤为重要。我经过长期的垂钓探寻和经验总结得出了四点布窝的关键要领,在实际的垂钓操作中效果不错,现分享给钓友们,供大家参考。
淡水中垂钓的对象鱼——鲫鱼、鲤鱼、青鱼、草鱼属于群游觅食性鱼类,它们的活动以及觅食范围较广,除了自己栖息的“鱼窝”,这些鱼儿一般很少在一个地方长时间逗留,而是四处游动觅食,即便是找到可以觅食的窝点后也是来回进进出出的觅食,选好钓点垂钓时,如果在此处钓到第一条鱼,先不要高兴的太早,而是要通过接下来的施钓了解是鱼群入了钓窝还是过路鱼路过钓窝,倘若接连上鱼,那便是鱼群被窝料引诱入窝;但是获鱼后稍长一段时间再未有鱼咬钩时,就证明窝点并未引来鱼群,这时就要果断更换钓点,绝不可死守,鱼是活的,钓点的选择也要灵活运用,了解鱼性才能诱鱼入钓窝就,才会有钓获。
鱼喜群居
要领二:布窝诱饵精而少鲫、鲤、青、草这些鱼儿喜群居,只要诱饵对路,鱼儿会聚集在窝点活动,大多是觅食的鱼儿,也有追随鱼群的鱼儿,能不能聚住这群鱼,关键就看诱饵使用的技巧了,不但要“精”,而且要“少”。“精”,就拿野钓来说,鱼儿已经习惯了自然进入水域的饵料,如植物、作物类饵料以及昆虫等天然的饵料,那么,诱饵的配制必须是接近天然的本味饵料,如谷物等,而且最好诱饵和钓饵保持一致,这样会使鱼儿放松警惕而大胆觅食,最重要的是诱饵不可过多,要“少”,过多会使鱼儿吃饱或者很难吃到钓饵,要保持既能在水中散味引诱鱼儿入窝又能使鱼儿拱食窝料时很容易吃到钓饵的量,我经常是乒乓球大小的两团窝料散落在水底,诱鱼和钓鱼效果非常好。
布窝诱饵精而少
要领三:布窝宜静不宜动鱼儿生性胆小,岸上有点儿风吹草动就会惊扰到鱼儿向深水区逃窜,受惊吓的鱼儿再入窝就比较困难,所以布窝一定要选择人少、安静甚至是水草茂盛可以隐蔽钓者的钓点,人来人往、人声嘈杂对聚鱼入窝极为不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幽静、隐蔽等人迹罕至的钓点布窝,这种钓点不但容易聚拢鱼,而且往往还容易钓到大鱼。
布窝宜静不宜动
要领四:水深宜深不宜浅钓鱼布窝水深有要求,根据经验来看,深水要优于浅水。这个“深”并不是越深越好,春、秋季节由于鱼儿要到近岸晒太阳找吃的,所以要选浅滩向阳处布窝,水深1.5~2米为最佳;夏季高温暴晒,鱼儿都会在深水处庇荫,只要水中不缺氧,布窝水深3米左右为宜,不要超过5米,夏季作钓水太深不容易钓到鱼,因为鱼儿游至深水是为了庇荫,觅食的活跃性会减弱;冬季布窝水深也不要超过5米,太深的鱼儿是保暖过冬,基本不开口觅食。在深水和浅水布窝钓鱼一定要拿捏好,不是一定深就好,也并非浅就不行,遇到水库涨水时,鱼儿都会游到近岸浅水浅滩处疯狂觅食,这种情况下布窝1米左右处浅滩必会有好钓获。
水库野钓宜深不宜浅
结束语:我们垂钓时总是希望有好的收获,可是如果不了解自然水域中的鱼儿的生活习性和规律,不掌握垂钓技巧的话多半会白跑一趟,因此,布窝就成为决定垂钓成败的第一要素,“七分钓技三分运气”说明钓技在垂钓活动中所占的主导作用,掌握了钓鱼布窝技巧,才能在每次的垂钓中取得好的钓获。
推荐阅读: